&沉淀

标签主义下对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疑惑

时隔多日,好像很久没有写点什么了,过于刻意的着墨只会显得不那么自在。

最近写了一篇将近一千字的脚本,第一次写,没有经验。从开始构思到动笔的过程中其实有很多酝酿,然而真正写出来的东西与前面的思考关联并不大。

或许世界上的绝大部分事情都不会如一开始那样只是它原本的样子。


相比较而言,我写的东西太虚幻,总是难以实践,可行性很低。没由来想到自己身上的种种迹象和想法,一些存在于内心深处对于理想世界乌托邦的向往也只会存在于摇篮里,很难寻得共鸣。


于此,我也逐渐认识到自己身上的各种缺陷。人们总喜欢把人分成很多种,并将自己归为其中一类,从而只成为那一种人,并扬言我就是这样的人,有什么问题吗?

斟酌一番,其实这种极端的行为与原教旨主义的推崇有何区别?无异于自己给自己贴标签。

当听到别人夸赞你聪慧时,你也会将聪慧变成自己的标签,只有你自己知道真正的聪明的人应该是什么样的,而不是你这样的。


在中庸思想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影响下,总是会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极力推崇辩证看待所有客观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并对那些只看到局部的行为不以为然。另一方面,在辩证中时常容易陷入僵局,无法正确看待一件事情的好坏,似乎偏向于那一方都有违道义。所以,每每看到那些毫无顾忌做出判断的时候总觉得自己思虑过多,反而显得笨拙。



几年前就流行这样一句话“当污浊变为常态,清白就是原罪”,现在倒也是偶尔能在各种社交媒体上碰见。

然而最近却流行起了这样一句话“世事洞明,人情练达”

不得不承认下意识的以为二者就是矛盾的,同时自己也很矛盾。




未完………………

评论